

第九章
神算
一、歷史
從世事的發展看來,魔鬼看似捷捷勝利,其實所有事情都盡在創世者掌握之中,不僅現在如此,由始至終都是如此。
話說創世者最初創造天使出來,是為了建立一段親密關係,可是他們在過程中接觸到「力量」後,就沉迷其中,還把天上的神視為提升力量的工具,叫祂非常失望。
於是在屢勸不聽之下,創世者乾脆讓他們接觸自己身上的「高次元力量」,結果一如所料地承受不住,落入這股力量所形成的幻境之中。
在創世者的安排裏,這卻是一個給他們認識自己的最後機會 ── 祂在幻境中化身成「人子」,去讓對方切身感受到一份深刻的愛;結果有的天使被觸動了,選擇向祂投誠,有的卻堅持要走自己的路,就墮落成魔鬼。
魔鬼就是「靠自己」的天使,他們在幻境裏預見了自己滅亡的結局後,就天天活在惶恐之中;相反其他天使對人子牽腸掛肚,極欲與他重逢,不禁建立起一個模仿幻境世界而成的「物質界」,想讓他在其中降臨。
在壁壘分明之下,魔鬼就極力引誘人類「靠自己」,以期阻止他們往人子的方向進化;結果這個策略非常成功 ── 世人漸漸失去與「天」的聯繫,變成一種自我中心的生物。
即使偶有一些具潛質的義人出現,但只要魔鬼叫世上的代理人圍堵他們,就翻不起大浪,最後無法成為預言中要改變世界的他。
結果,歷史進程就一直停滯不前,劇情被卡在「人子尚未出現」的時空之中,讓魔鬼預定「滅亡」的結局永遠無法來臨。
這個天衣無縫的計劃,看似無懈可擊,其實在創世者眼中不過是一場鬧劇。
二、鬧劇
魔鬼為了叫義人無法成為「人子」,一直壓抑他們的影響力,以至死也幹不出大事來,就無法成為預言中要傾覆世界的他。
可是對創世者來說,這種做法是毫無意義的。
因為創世者的目標,從來都不是要義人進化成人子,而是要藉著種種苦難,去鍛煉這些義人的質素。
事實上,義人在創世者眼中從來都不是人子的侯選人,而是完全獨立的個體 ── 他們要在歷史上要演活自己的傳奇,成為單元裏的主角,最後在人子的時間線裏集合,去構成一個熱血至死的故事。
情況就好像在電影《復仇者聯盟》(The Avengers)裏,每一個英雄都有各自的背景、性格、和能力,最後他們集結到同一個場景裏共同奮戰,整件事情就會相當激盪人心。
因此對創世者來說,祂需要塑造好這些角色的一切 ── 包括讓他們承受許多不公平的待遇,以至把劇情的張力推到界限,去作為人子前來傾覆世界的基礎。

《復仇者聯盟》
然而這種對「劇力」的考量,往往是受造物無法掌握的。
比如早在最初,天使本打算叫主角亞當一開始就登場,然後讓他好像「龍傲天」般屢遇奇逢,最後統一天下;結果創世者無法接受這種膚淺的安排,就把「分別善惡樹」留在人間,去給魔鬼阻止事情發生。
也就是說,創世者為了塑造出合格的劇情,會不惜利用魔鬼作為工具 ── 不管是讓他們「將錯就錯」地完成某些目標,還是用苦難去打造義人的質素。
這種做法,卻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接受。
三、角色
創世者為了塑造義人的質素,會利用魔鬼淬煉他們,讓他們在苦難裏完成自己的人生。
這種做法,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 ── 因為社會教導我們:人類的福祉比甚麼都重要,所以無論為了任何原因而叫人類受苦,都是不道德的。
可是創世者的想法與人類層次不同;在祂看來,世間事無非自己腦海中的故事,所以唯有讓它們出現一些高低起伏,才能產生存在的意義。
情況就好像我們寫小說時,總不可能一開始就是「大家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」,必需出現一些風波劫難,才能發揮它作為故事本身的價值。
那麼對創世者來說,物質界最具價值的又是甚麼呢?答案就是當中的角色:人類。
因為唯有角色,才能在整個故事完結後仍然存在 ── 他們會透過豐滿的人格活在讀者心裏,成為對方一個超時空的朋友。
正如在武俠小說《射雕英雄傳》中,最深入民心的不是各人爭奪秘笈的過程,而是每個栩栩如生的角色:不管是憨厚耿直的「郭靖」,智計無雙的「黃蓉」,或是性格乖戾的「東邪西毒」等等。

《射雕英雄傳》
同理,創世者最重視的也並非世間事的得得失失,而是游役在這些事上的義人,所以哪怕讓他們蒙受一些劫難,也要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。
因為到最後,只要他們成功走進創世者的心,就能在這個空間永遠活著。
四、永生
對創世者來說,祂之所以讓義人受苦,並非因為不愛惜他們;相反正正是因為把這些角色視為珍寶,才會給他們這些經歷。
因為只要義人在劫難中保持信心,以致被創世者銘記的話,就能活在祂的精神空間裏,直到永遠。
道理就好像在我們看漫畫《火影忍者》時,正正是因為主角「漩渦鳴人」少時受盡歧視,經歷了重重劫難,我們才會對他印象特別深刻,甚至永遠記得這個角色。

漩渦鳴人
低次元生物的生命,存在於高次元生物的內心,所以當義人被創世者記在心頭,就能一直活在祂的精神世界,在那裏展開一段全新的人生。
宗教學上,這個階段稱為「永生」(Eternal life)。
義人之所以能進入永生,是因為創世者一直受著「萬年空虛」困擾,極欲有人與祂一起,所以凡是想認識祂的人,都會被祂深刻銘記。
這種所謂「認識」,不是指理論上聽過祂的名號,而是指在茫茫天地裏辨認出祂的作為,讓祂感受到一股個人化的關注,才能至低限度地觸動祂的內心。
每當有這種人出現,創世者都會重點栽培彼此的關係,並且不斷驗證他對自己的心意 ── 即是給予那人不同的試煉,來看看他會否在高低起跌中仍然看著祂。
到最後,義人熬過了多少試煉,就能走進祂的內心有多深入的程度。
經過這些事後,創世者心裏就有了這個人,再也無法接受一個「沒有他的世界」;於是他死後就會在被引導到天國,在那裏永遠活著。
因此,創世者對歷史上每個義人都懷有個人化的感情,視他們為自己的好朋友。
五、義憤
歷史上每個義人,都被創世者視為自己的好朋友,所以看著他們一直被世人逼害,內心其實十分憤怒。
這種憤怒,無關於祂是整個故事的導演 ── 因為在低次元的惡棍眼中,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處身於某部劇本之內,所以這些欺凌都是真實發生的。
情況就好像我們讀《倚天屠龍記》時,看見主角「張無忌」小時候流落異鄉,被紈絝子弟欺負;雖知這是劇情的一部份,但仍然會感到義憤填膺,好想惡人快點得到報應一樣。
同樣,創世者每次看見義人受苦,都會有拔刀相助的衝動;但是為了照顧劇情需要,往住都無法隨心所欲,必需強自隱忍。
因此隨著歷史發展,祂積蓄的憤怒就變得越來越大。
在創世者的感覺裏,深深地覺得自己對這些義人不起,因為他們為了劇情需要而受盡折磨,自己卻高高在上的「看戲」,不免覺得有負對方的信任。
這份虧欠感,使祂產生一股強烈的衝動:很想下來與他們一同受苦。
因為即使到最後為他們報了仇,但自己也永遠無法體會他們當時的感受,又怎能算是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呢?

義氣: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
這份感情上的羈絆,宗教學上稱為「義」(Righteousness),坊間的說法更好:稱為「義氣」。
義氣是創世者一直追求的終極關係。事實上,祂由始至終的目標,就是想製造出與祂「講義氣」的伙伴出來,去體會一份刻骨銘心的連繫感*;現在這些義人終於出現了,還為自己受害至死,祂又怎能獨善其身呢?
*宗教學上稱為「合一」。
於是,創世者決意要走進物質世界,成為與他們一樣的人類,去經歷他們所受過的一切。
六、對應
創世者決意要體驗義人的痛苦,但問題是:祂是一個處於高次元空間的神,天上地下能傷害祂的只有祂自己,又怎能體驗義人被世界逼害的感覺?
面對這個千古難題,創世者採用了一個突破性的解決辦法:稱為「對應」(Corresponding)。
這是甚麼呢?就好像我們去玩一個網絡遊戲,每當角色中了一槍,我們就在現實世界裏轟自己一槍;角色被砍斷了一隻手,我們就在現實世界砍斷自己的手,這就是「對應」了。
然而,創世者並沒有人類的血肉之軀,祂真正意義的身體卻是自己的天道 ── 這就是祂的組成部份(若是把天道從祂的本體剝離,所造成的痛苦就會與肢體被切去一樣)。
所以創世者當日的做法,就是把自身的天道放進一個人類角色之中,去組成他的價值觀 ── 要是他在生命中背離了這些原則,創世者就要把對應的這部份從自己本體剝離,以體驗義人的切膚之痛。

在漫畫《噬謊者》裏,曾經出現一場「對應」的賭局:每當玩家輸了一場,另一個同伴就會體驗一段死亡的經歷。
舉例,這個代表若是撒了謊 ── 即是背棄了「誠實」的原則,創世者就要把「誠實」從本性中剝離,去讓自己變成一個不誠實的神。
此事造成的後果,就是往後任何「誠實」的舉動將無法再獲得天道照顧,只能讓他們的善換來種種惡果,直至最後都永無翻身之日。
這種天道失效的現象,稱為「混沌」(Chaos)。
混沌對創世者造成的傷害,原於整個宇宙都存在於祂的思想,萬事都會直接走進祂的感受;所以當箇中的情節變得喪心病狂,就會造成要命的精神污染。
這種感覺,就好像我們被逼觀看無辜人被肢解的片段,卻永遠無法阻止其中的事情發生一樣。
雖然如此,創世者並沒有退縮,祂仍是甘願承受這些一切 ── 因為唯有經歷有血有肉的傷害,才能體現祂與義人之間的義氣是真實的。
就是這樣,創世者把自身的天道化成了一個人類,讓他走進世間 ── 他就是預言中要來臨的人子,地上的名字稱為「耶穌」(Jesus)。
七、耶穌
耶穌是二千年前在中東地區出世的人,他要來臨的預言早已在歷史上明示暗示過不知多少遍,然而到他真正來了,卻沒有多少人能認出他。
為甚麼呢?因為世人都認定他是個王者,應該光芒萬丈才對,但現實裏他只是個無名小卒:在破爛的馬房出世,父親只是個無權無勢的木匠,本身也沒有讀過多少書,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來都是平平無奇的。
唯有一樣,他的價值觀就是至高的天道。
不過這種「內在美」並沒有甚麼用,因為人子雖擁有創世者的天道,卻沒有創世者的力量,所以許多細節不但無法執行,而且他硬要堅持的話,還會遭受許多攻擊。

被畫家嚴重美觀化的耶穌
比如他小時候遇上了一批宗教人仕,看見他們所言不當,不禁按著天道講解正論;哪知到了最後,他卻被家人責備這麼多管閒事幹甚麼。
世界在魔鬼的支配下,一切都講求實用,價值觀早已和天道相差十萬八千里,所以人子活在其中,只會過得比凡人更苦,遇上更多磨難。
更重要的是,每一次這些價值觀的衝突都是一場兇險的戰爭 ── 因為創世者已經把自身的天道綁定了在人子身上,要是他做出甚麼違背自己的決定,就會叫這部份從創世者身上永久剝離。
因此,魔鬼就有極大的誘因去引誘他墮落。
八、密謀
人子的降臨本是魔鬼的噩夢,因為在有關未來的預告裏,他將要成為橫掃世界的王,並且在過程中把他們當成渣滓般徹底消滅。
但現實卻不是這麼一回事,眼前的人子只是個無名小卒,沒有甚麼客觀實力,甚至連他內心也缺乏雄圖大志,一天到晚只講一些沒有人懂的道理,和想像中「王者歸來」的情況根本南轅北轍。
更離譜的是,他們竟感應到人子的靈魂就是天道本身,萬一他把自己的意志用錯了,天道就會相應地被破壞,那時整個世界的規則就會變天,叫全宇宙陷入一片混沌之中。

魔鬼引誘耶穌
不過對魔鬼來說,這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,去破除自己身上的詛咒 ── 因為只要天道失效了,宇宙間就再無是非對錯可言,那時他們的滅亡就會失去基礎。
因此魔鬼為了拯救自己,必需趁著人子還弱小時,引誘他背離天道。
那時魔鬼使盡了渾身解數,包括利用權力、情欲、安全感、甚至宗教理由等等,企圖引誘他背離天道裏哪怕最小的一個原則;然而縱是此間發生了許多兇險的事,人子最終還是不為所動,從沒背離過天道半分。
更重要的是:隨著他在掙扎中不斷成長,開始醒覺到自己就是創世者的轉生。
九、醒覺
人子除了價值觀由天道鑄成外,本身只是一介凡人,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全知能力,因此他最初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創世者的轉生。
但隨著他年紀漸長,開始接觸到世上各種宗教典藉,就知道了許多有關「人子」的預言;於是在內心的正覺引導下,漸漸看出它們所指的就是自己。
到最後,這份信心完全成熟了,就有天上的聲音確認他的身份;宗教學上,這個身份稱為「神的兒子」(Son of God)。
所謂「兒子」,就是當時文化裏所指的「承繼者」,不論是金錢、身份、產業、技術、以至其他一切等等;因此「神的兒子」就是指承繼了神一切屬性的人,也就是祂在人世間的轉生。
然而對人子來說,這卻是一段撲朔迷離的關係:究竟這個萬古之神造我出來幹甚麼?
情況就好比在遊戲《惡魔城曉月圓舞曲》(Castlevania: Aria of Sorrow)裏,主角「來須蒼真」雖是最終首腦「德古拉伯爵」的轉生,但現在他只是一介普通少年,所以需要展開旅程,去尋找對方轉世成自己的原因。
同樣,在人子探索的過程中,也漸漸掌握到事情的來龍去脈:原來對方把整個天道都押了在我身上,把其生命元素與我的人格連繫起來,所以在這種條件之下,大家早已是同生共死的伙伴了。

來須蒼真
這份毫無保留的信任,深深地打動了人子的心。
為了回應創世者的知遇之恩,人子決意死守天道,即使受盡全世界攻擊也不會退讓半分;為的不是甚麼,就是不能辜負把一切押在我身上的祂。
那時人子年約三十歲,魔鬼正對他進行四方八面的攻擊,要叫他在威逼利誘之下偏離天道;哪知人子非常硬氣,非但沒有退讓半分,還開始對魔鬼進行反擊。
這份反擊的力量,源自人子擺脫了人類固有的潛意識限制,醒覺到自己身為「神」的能力 ── 心想事成;於是他對所有前來干犯的魔鬼發出詛咒,使對方被各種可怕的天讉襲殺。
不但如此,人子還開始運用出「超能力」,包括醫病、千里眼、無中生有、叫死者復活等等,以至吸引到大批民眾跟隨,包括最核心的「十二門徒」(Twelve Apostles)在內。

人子與十二門徒
就是這樣,人子的勢力逐漸建立起來,隱隱有君臨天下之勢,似乎要成為預言中橫掃世界的王。
十、殺神
魔鬼最大的夢魘,就是人子要走上預言中肅清世界的路,因此現在看見他呈現起飛之勢,自然心膽俱裂了。
人恐慌時就會變得保守,往日魔鬼利用「圍堵」的方式成功壓制義人雄起,今日也就依樣葫蘆地對付面前的人子 ── 去封鎖他的影響力。
那時,魔鬼看準了許多宗教人仕嫉妒人子聲望日濃的心態,激動他們出手 ── 這些人借著各種宗教理由,指責人子來歷不明,又或者是魔鬼的使者云云,企圖阻止民眾跟隨他。
哪知人子本身就是天道,面對每一個錯謬都有自然而生的反擊,不但叫挑釁者啞口無言,還擊中了大家內心的天良,於是人子的聲望就急昇至前所未有的地步。
經此一役後,魔鬼明白到耍小花招只會適得其反,於是決心運用絕對的力量消滅他 ── 否則等到他完全醒覺創世者的能力,就只有死路一條。
那時,魔鬼進入了羅馬政府當局的心,使他們害怕人子聲勢漸大,會對政權構成威脅;於是聯同宗教人仕一黨,要把他握殺於萌芽之中。

釘十字架
這些人的做法,就是以「莫須有」的罪名強行把人子拘捕,並且利用「快刀斬亂麻」的方式走過審訊程序,連隨對他處以死刑 ── 釘十字架(Crucified)。
就是這樣,人子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中被硬生生殺死了。
正當魔鬼以為計劃得呈之際,其實一切都盡在創世者掌握之中。
十一、變天
人子的降世,本來就是創世者一場受苦之旅 ── 祂要經歷義人「被世界逼害」的痛苦;因此現在這個化身被殺,正是求仁得仁。
作為「人子被殺」所對應的結果,創世者就要廢棄自身的天道,去把個人取向從轄下世界中挪開。
也就是說,往後宇宙間再無一股主持公義的自然力存在 ── 即使有誰姦淫擄掠無所不為,創世者也只能袖手旁觀,任遊事情按著物理機制發生。

實時網絡遊戲
情況就好像世界由一部受劇情主導的「小說」,變成了一個實時輸入的「網絡遊戲」:它的局勢只會隨參與者的互動演化,任誰擁有足夠實力,都能稱霸稱王。
對於這種轉變,魔鬼本是最大得益者,因為他們一向活在弱肉強食的環境,慣了用實力說話;所以在天道缺席之下,就能盡情發揮獵食的本能。
但問題是:現在他們頭頂上還有一個實力更強大的存在:人子。
那時人子的肉身雖然被殺,靈魂卻是釋放出來,回歸到「心想事成」的靈界之中,叫他這種能力得以被全面激活。
由於人子在生關死劫中依然能堅守自己「神」的身份,所以在這份信心支持下,他「心想事成」的力量就臻至了神級,直達無可阻擋的境界。
對他來說,天道消失只是一種自然更替,因為在接下來的時間裏,他將要把自己的意志 ── 這個活生生的天道 ── 推展至整個天地,去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。
在這個世界裏,不再是以冥冥中的天意維繫公義,而是憑著他手上的力量,去把天道有血有肉地貫徹人間。
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人子需要有足夠的人手監察世上每個角落*,去把自己的意志推展至其上的每件事情身上;於是他振臂一呼,召集了所有天使跟隨自己。
*人子並非高次元生物,他的感知範圍亦非無遠弗屆。
對於這些天使來說,現在正是實踐自己夢想的時刻 ── 他們終於能追隨人子打天下了。
十二、圓夢
從數千年前起,天使就為了物質世界的事日夜操勞:不管是協助人類成長,應付魔鬼的攻擊,或是維持物理定律等等。
他們之所以要如此嘔心瀝血,目的只有一個:就是讓人子在其中順利誕生,去帶領大家建立一個愛的世界。
因為唯有人子,才能不問收獲地持續為人犧牲,以至叫大家敢於跟隨他的行動,去把這個以愛築成的圈子越搞越大。
到最後,他們就能建立起一個愛的世界: 天國。
天國是一個以人子為核心擴展而成的社群 ── 當他有前無後地為人付出,就能激發大家同樣變成這種傻瓜,於是這份愛融合了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,就能產生多姿多采的表現。
因此在天國裏,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故事在這些不同的人發生 ── 這些故事的價值,不單在於感動大家,更是為了感動一個最重要的觀眾:創世者。
這是甚麼意思呢?話說創世者最初製造諸天萬界出來,是為了與當中的生物進行互動,去體驗生命的真實感。
然而由於創世者並無肉身,既看不見也摸不著,所以這些生物往往都無法與祂正常地溝通,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把祂拋諸腦後。
例如上一代的天使,就是因為過份專注於追求力量,覺得這樣更加實際,於是漸漸放棄在虛無縹緲的祂身上「浪費時間」。
面對這道次元壁壘,創世者決意突破它的限制 ── 祂不惜把自己降維,去成為一個人類,務求與大家平行地相處。
這個在人類世界活動的祂,正是人子。
透過這個有血有肉的化身,創世者就能感受到自己與眾人的一份聯繫 ── 因為人子所經歷的一切,正是祂成為人類時所會擁有的經歷,因此只要看著他每天發生的事,就能與世界產生一份超次元的交流,再也不會感到寂寞。
在接下來的時間,祂只需細心欣賞人子演出的人生劇場。
十三、復活
人子要走一條怎樣的人生路?由於他已經承繼了天地至尊的身份,所以接下來就是要制霸全域,把自己的勢力拓展至諸天萬界。
然而天道已經消失於天地之間,再也沒有一個高次元的劇本引領世事發展,因此人子必需憑著自己的力量,把天下一手一腳地打回來。
情況就好像在電腦遊戲《三國誌》裏,雖然它有一套史實劇情,但當它變成了一個遊戲後,就會進入叢林法則 ── 唯有擁有足夠實力,方能統一天下。
人子的處境也是一樣,他需要結結實實地運用自己的力量蕩平其他尚未歸順的勢力:包括剩下三份之一的魔鬼,遊役野外的邪靈,以至在物質界上懵懂無知的人類等等。

《三國誌》
對於這些非我族類,人子處理他們的原則十分清晰:不能歸順的,就要消滅。
其中,魔鬼和邪靈以往均是天使 ── 他們非常清楚天地間的形勢,卻仍然選擇走上一條「靠自己」的路,所以實在不必對他們多費唇舌,只需徹底消滅。
相對地,人類卻是受了世界文化影響才會變得如此自私,若是知道更多真相的話,未嘗沒有機會轉投「愛的世界」;於是人子決意向他們展示自己,希望吸引對方歸入麾下。
就是這樣,他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:復活(Resurrection)。
那時是人子死後的第三日,他從天上返回死去的肉身之中,走到大家面前,向一眾門徒活生生地顯現自己。
藉著這份超越生死的能力,人子宣告自己成了諸天萬界之王,並且委任眼前的門徒成為第一代見證人,去把這個消息傳給世界所有人類。
宗教學上,這個消息稱為「福音」(Gospel)。
福音的意義,在於反映人子掌握了「生死之道」── 只要照著他的生活方式渡過今生*,就能跨越死亡,最終成為與他性質相仿的永存體。
*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去「愛」。
在這條道路之下,人類的生命就有了一個真正的解。
正是這樣,門徒便把福音到處傳開了 ── 由於他們親眼見證過人子各種奇能,潛意識裏早已解除了常識的限制,所以也能運用出不少超能力。
然而這些見證人總會陸續死去,過了若干年後,繼任者的能力就會每況愈下,又如何取信於人呢?
對此,人子早已運籌帷幄。